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民企 too good to believe?


近期,內地民企負面新聞多多,中國森林(930)、超大(682)、綠森(094)等多間農業股及森林股先後爆出造假醜聞,除了拖累公司股價大挫,更令人對內地民企誠信產生疑慮。事實上,內地企業誠信文化未全面建立起來已是存在已久的問題。投資者,以至香港監管部門,縱使細讀公司所提供的數據,亦往往難以看穿背後有沒有造假。雖然辛思維未能為大家提供一個照妖鏡,不過,對於成績好得令人難以置信(too good to believe)的公司,還是小心為妙。

在內地有一種民企「原罪」的說法。社會普遍認為,比起國企以社會利益為重,民企更重視的是老板賺錢幾多。所以為求將個人利益擴大,面對國家民企普遍偷稅漏稅、面對消費者則偷工減料、面對生意拍檔則經常互相欺騙。

欺詐行為冠全球

全球風險諮詢企業Kroll公布的2010年至2011年度《全球反欺詐年度報告》就顯示,98%受訪中國企業去年至少遭受過一次欺詐行為,44%的欺詐行為來自供應商和客戶,中國已成為企業遭受欺詐行為最多的國家。

對於部分上市公司來說,騙盡全世界的同時,投資者更被視作最大的「水魚」,情況近年在內地創業板經常出現。企業先做出一盤靚數,然後以超高市盈率招股,一個轉身高層逐一辭職,將手上股票悉數賣出,股價急挫,投資者才發現受騙。

內地創業板出現的疑似騙案,通常與投資者較不熟悉的新興行業有關。無獨有偶,近期在香港出事的公司,亦具有此特點,不過並非新科技,而是對港人來說較為遙不可及的林業及農業。中國森林、超大及綠森,先後被指有誇大資產之嫌。

發展三農是近年中央重點政策。只不過,農產品作為生活必需品,其價格一直受到嚴格限制,不可能成為暴利行業。而每一塊農地每年可收成的產品有限,除非公司每年大幅增加農地,否則根本難以保持業績高增長。

但就算收購農地,農業還受到天氣諸多因素所影響。加上全國民工荒之,是否可以請到足夠工人,仍是一個疑問。但有趣的是,參考超大過去5年的營業額,每年都有約20%至30%增長。是否算是too good to believe?

錯在人還是制度

至於林業方面,雖然價格不會受到官方限制。但森林屬於地方重要資源,除非企業與地方政府有特殊關係,否則憑什麼要輸送利益給你呢?中國森林上市前,每年營業額均以倍數增長,縱使沒有作假,日後亦根本難以保持林地數量的高增長,難怪公司高層要走上造假之路。所以其往績似乎也令人感到too good to believe。

內地民企偷呃拐騙的行為常見,有人歸咎於社會文化所造成,不過亦都有人認為是制度限制所致。內地調查機構近期發表的《中國企業家生存環境調查》就發現,34.2%企業認為,國家政策傾向國企而不利民企;另有35.7%人認為,令民企經營困難。

去年5月內地就推出促進民企發展的「新36條」,鼓勵民間投資。當中甚至提到連石油等壟斷行業,也可以有民企參與。政策雖然存在,不過一年來,卻未見實際執行,「民進國退」的計劃始終流於口號。

內地收緊銀根,內地民企經營更困難。為求生存,從事非法集資等活動。甚至要賄賂官員。例如國美(493)大股東黃光裕入獄,就有人認為是社會制度未完善之下所出現的必然產物。

民企騙案一次又一次出現,令市場人心惶惶,未知何時再出現下一間。說到底,投資者還需要保持多一點批判性思考,有些公司還是不熟不投資為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