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取消補貼非壞事 風電整合更利好


在美國的壓力下,近期有消息指出,內地將取消對風電設備的補貼,市場擔憂國產設備將失去價格優勢,拖累多隻風電相關股份應聲下跌。其實,只要細看相關補貼政策,其應用範圍根本不大,即使取消,對國產設備的影響十分有限,不足為慮。

對於風電行業來說,目前產能過剩問題未解決,才是制約行業增長的更重要因素。事實上,補貼退場反而有助抑制風電投資過熱,加上各地鼓勵行業整合,對於大型風電設備股來說,倒具有一定利好作用。

中國近年積極推動新能源行業發展,同時,為了鼓勵國內企業參與拓展新能源,國家推行多項補貼及優惠政策。不過,看到中國巨大的市場,美國企業卻因為沒有價格優勢而被拒諸門外,因此,去年10月,美國就針對中國風電、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啟動了301調查,斥責中國補貼政策引起貿易不公平。

政策早已名存實亡

針對有關指責,中國能源局去年的回應頗為強硬,但事隔半年,內地居然被指為了回應美國要求,取消對風電設備的補貼,不禁令人懷疑,其中是否另有內情。雖然官方未有正式回應,但其實細心研究,就可以發現有關補貼政策早已名存實亡,對業界影響輕微,所以即使消息屬實,相信當局只是給美國送個「順水人情」,滿足一下對方的要求。

事實上,為了鼓勵中資風機設備及零配件生產企業發展,財政部2008年推行《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企業生產的首50台新產品進行補貼,每千瓦補貼600元(人民幣.下同)。由於有關政策已推行兩年,大部分有資格申請的企業已經取得優惠。除了一些小型及新建立的風電企業,目前市場上的大型風電設備股,根本不會再得到有關補貼;所以對於市場來說,這套「優惠政策」其實已經沒有實質的利好作用。

相關補貼政策取消與否,對大型風電設備股的業務拓展已不會帶來影響。進口風電設備與國產貨之間的差距,亦因此得以拉近。所以,今次中國將風電補貼取消,對美國風電設備企業打入中國沒有帶來太大利好,與其說是為了回應美國的要求,倒不如說是為了對行業布局發展的另一種的引導。

目前阻礙風電設備股業務擴展的並非有沒有補貼政策,而是行業發展過剩及風電併網困難等,才是更大的問題,以內蒙古為例,近年風電裝機每年都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出現「有電無處送」的情況,據內蒙古電力行業協會統計, 2010年棄風造成的損失達到數億元。

有助限制產業過剩

為了制約風電行業過度發展,內蒙古能源開發局近期就推出新規定,要求所有新申報項目啟動資金不得低於10億元,且要確保連續三年盈利。另外,新疆烏魯木齊市亦要求企業,在一年內完成項目建設,並上網發電。

工信部、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亦正起草《風電設備製造行業准入標準》,提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的能力,新企業亦需要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經驗等。

以上種種新規定,都顯示中央及各地政府均有意限制風電行業發展過剩問題,扶助大型風電企業,阻擋不合格的中小型企業加入。事實上,今次有關風電的補貼若不取消,唯一仍有機會領取的,只是那些新企業,所以取消補貼,正正配合了內地風電行業整合的政策。

既然國家政策傾向支持大型風電企業,對於金風(2008)、高速傳動(658)、龍源電力(916)及大唐新能源(1798)來說,相信有一定利好,其中尤以高速傳動超賣最嚴重,相信反彈機會甚大。瑞銀及德銀近日發表的報告均給予其買入評級,目標價分別為22及18.6元,比現價高逾一倍以上。

不過,辛思維仍要提醒大家,目前國家政策雖然有利大型風電企業,但較早前的飽和問題仍需要一點時間進行消化,以金風為例,今年首季純利已倒退17%,預計風電業績重現起色,可能要到年底或明年年初。所以在缺乏強勁業績支持下,風電股股價相信短期內難現快速上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