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地方融資平台,是地方政府透過成立項目公司,再向銀行申請貸款或發行債券,籌得資金主要投放於城市基礎建設等項目。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最早發生在1979年,當年有八個縣區以政府擔保的背景舉債,此後各省、市、縣級政府開始陸續舉債。
地方政府幾乎全舉債
至1996年底,舉債的政府包括全國所有省級政府、392個市級政府中約九成、2779個縣級政府中約逾八成。截至2010年底,全國只有54個縣級政府沒有借政府債。根據人民銀行早前的公布顯示,截至去年底,地方融資平台較2008年增加逾25%,至超過一萬多家,約70%在縣級。
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四大國有銀行(建行、工行、中行、農行)亦曾經發生龐大的呆壞賬問題。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比率最高達到50%,當時,市場人士推斷四大國有銀行在技術上而言已經破產。
中央政府為解決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問題盡心盡力,先由財政部向四大國有銀行發行2700億元(人民幣.下同)長期特別國債,籌得資金全部用於補充四大國有銀行資本金;其後四大國有銀行大幅裁員、精簡架構,其中,裁員力度最大的是工行,而削減機構最多的是農行。最後,中央政府動用外滙儲備給四大國有銀行總計注資790億美元,並再次為農行剝離不良貸款8180億元。
現時,中央政府財力雄厚,儘管是次地方壞賬告急,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中央有能力解決此債務問題。不過,十年前,時任總理朱鎔基【圖】對四大國有銀行注資時,曾表示:「這是最後一次晚餐」,明言中央不會再輕易承擔不良貸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