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金蟬脫殼 民企老闆行為


上周所述的只是其中一種情況,另一種情況是老闆想借上市金蟬脫殼。金蟬脫殼又有兩種:一種為趁高價逐步減持自己的股份;另一種是炒起股價後吸引買家合併收購。前者的情況較為簡單,引傻錢入來掃貨,不外是搭棚和唱好即可,投行和傳媒優而為之。後者的情況較為複雜,蓋因董事局內並無可能「萬眾一心」,高級管理層為保帥位及其金到反光的飯碗,也未必輕易就範。於是乎前述的各種利用傳媒唱好唱淡,不同基金和新股東的進出,銀行的融資條件,衍生工具的發行和買賣,以致各相關人士的個人操守以致生活都被拿來當作企業攻防戰的工具,結果其股價表現陰陽怪氣可期。

之所以說起這些企業間商戰之事,因為最近的形勢愈來愈反映商戰的影響。這當中也有幾個因素:

1. 這本來就是計劃以內之事。上市一般都有整套計劃,涵蓋事前和事後的部署,當中尤以民企為最。由於民企沒有後台,民企老闆多為打拼出身,也多依賴創投基金科水兼鋪橋搭路,兩者都是以中線走人為目標。因此,整個套路不外乎在上市價打折扣,上市時力捧,跟着第一次高潮鬆人,中期冇消息或者少許壞消息回落,趁機再配售新股,然後業績扭轉兼爆發,執行可換股債券,趁新高賣貨,回落時借貨予沽家賺息後再予低價回撈,待第二次業績爆發時,端視情況盡數賣出還是再重覆套路直至有買家收購。

2. 大環境好時,企業都基本能賺錢,只是多與少的問題,對於競爭對手還不至於一定要置諸死地的地步。行業內如果有餅仔會,會員多數還會跟遊戲規則做生意。但是,如今在幾大經濟體都收縮其貨幣供應,經濟基礎又未足夠改善的情況下,各公司的競爭必然白熱化。就算有餅仔會,在整個餅愈來愈細的情況下,會內公司也會爭大份而明爭暗鬥。除了在業績上造文章,在敵我雙方的股價和新聞造文章也是兵法之常,目的不外乎影響對手的聲譽和資產值,以減弱對手籌錢和獲得生意的能力。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進行敵意收購,至不濟也不過是無功而還,損失了一些金錢,而且不會反映在賬目中。

3. 既然連筆者都看到上述情況,則對冲基金、機構投資者以致部分炒家就更不用說,他們理所當然利用這些機會擴大波幅,在悶市中圖利。

4. 由於和中國國內的企業相關,也不能排除政府政策參與其中,名為整頓經濟發展速度、方向和架構,實為抑制民間資本,避免其力量超越國企。不過,這純屬陰謀論,查無實據,吹水唔抹嘴也,只能姑妄聽之。

講了一大堆,無非讓各位心裏有個譜:在亂局中自有其運行軌迹,但不易被掌握。然而,作為投資者,未落注者的決定只是買與不買,以小心計自可乾脆避開該等麻煩股份,敢冒風險者則在炒作公司缺錢集資或酬庸股東,業績爆發之間的股價差。至於已經持貨的,若然對其股票有所懷疑,卻苦於無法證實,則還是適量適時減持,「有懷疑揸現金」為妙。在通脹已經太厲害而通縮壓力隱隱然上升之下,保守一點的作風未嘗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