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奧巴馬連任的戰場


5月初,基地組織領袖拉登在美軍突襲行動中遇難,象徵反恐戰告一段落。當時,美國大選預測市場的數據顯示,奧巴馬連任成功的機率瞬間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不過,這個利好消息只屬短暫,短短幾日,預測市場交易的連任價格就回落到起漲點。

在國內,奧巴馬要面對的問題不少。共和黨利用債務上限提高的談判,試圖削弱奧巴馬的管治威信。不斷創下新高的財政赤字、貿易赤字、通脹和失業的痛苦指數,都是奧巴馬的頭痛問題。盡快結束海外反恐戰場,重新回到國內經濟戰場,才是他順利連任的關鍵戰略。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奧巴馬以72歲的帕內塔取代67歲蓋茲為國防部長,代表減赤的一大決心。奧巴馬希望削減國防預算8000億美元,蓋茲卻屢次認為僅能縮減4000億美元。奧巴馬上任時宣布計劃2011年中開始撤軍進程,保守派卻認為此舉乃是對恐怖分子妥協。

現任中央情報局長的帕內塔,曾任克林頓時期的白宮預算辦公室主任,當時就以控制預算和省錢著稱。他上任後將有助奧巴馬執行撤軍計劃,縮減龐大國防預算,從而控制聯邦政府債務規模。減赤之餘,奧巴馬還必須對通脹宣戰。而擋在其中的大石頭,可能就是他所任命的聯儲局主席貝南奇。

奧巴馬能夠比多數人預期更早成為第一位非洲裔美國總統,得利於反恐戰爭拖累美國運勢,也得利於聯儲局協助製造的信貸泡沫在2008年形成金融海嘯。當年,美國選民在高失業率的經濟環境下,還要面對每加侖4美元以上的油價,注定了共和黨的氣數已盡,美國需要改變。

奧巴馬在金融海嘯之後上任,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化解了金融市場崩潰的危機,貝南奇該記一功。然而,貝南奇繼續沈溺於非常規的量化寬鬆政策,在去年11月開始的第二輪量化寬鬆(QE2)政策,為金融市場直接間接注入驚人的熱錢。

股票市場漲了,貝南奇自居其功,認為能夠為經濟創造財富效果,刺激消費及GDP增長,但商品市場漲得確實離譜,他卻推說原因是新興市場的需求,辯稱通脹僅是暫時的。

貝南奇拯救市場有功,但奧巴馬提名他續任聯儲局主席時,大概沒想到「錯把藥品當補品」的貝南奇,正在一步步讓他疏遠過去支持他的草根選民。

絕大多數美國人並未參與股市,因此股市上漲的效益有限。所有美國人在超市和加油站時,都面對着食品和能源漲價的痛苦。每加侖4美元以上的油價,比起QE2前的3美元,讓美國人在其他消費支出上,每天須相應減少3.8億美元,一年接近1400億美元。

量化寬鬆讓富人得利,商品炒作卻惡化中下階層的可支配所得。消費信心調查很明顯反應財富差距惡化:高收入美國人的消費信心接近90,不斷創下新高,而中低收入者的消費信心卻接近破底,不到70。奢侈品牌的股價不斷挑戰高點,平價量販商的股價卻沒有跟隨大市上漲。金融市場向好真的刺激了消費嗎?

奧巴馬在就職宣言中說:A nation cannot prosper when it favors only the prosperous.(只幫助有錢人的國家無法永遠強大。)然而,在通脹超過2%,而且還在攀升的同時,聯儲局卻仍堅持零利率。

負利率環境鼓勵熱錢炒作,任食品和能源不斷侵蝕人們的消費能力,消費不振,經濟萎糜,失業率焉有可能下滑?零利率在刺激通脹的同時,也破壞美國金融中介功能,間接傷害了就業市場的復蘇。

金融體系功能無法發揮,貸款增長受到抑制,龐大規模資金不流動,貨幣乘數跌破金融海嘯時0.8至0.9的低點,最新讀數只有0.739。

美國九成以上的企業員工人數在20人以下,這些就業市場最核心的中小企業,卻在2年多的經濟復蘇中被忽略。他們貸款困難,近半數的利潤甚至不如海嘯前,金融市場的復蘇並沒有為他們帶來財富效應。2年以來的財政刺激方案也未創造就業,在兩位學者Conley和Dupor的最近論文中發現,2009年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拯救了45萬政府部門的職位,卻摧毀/遏阻了100萬民間部門的就業。

零利率副作用呈現

1994年民主黨在中期選舉敗陣,克林頓又出現私德問題,但1996年競選連任的克林頓卻能夠輕鬆過關。民意的高支持其實來自於暢旺的勞動市場,以及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環境。

奧巴馬所剩的時間不多,過去兩年半來,他的執政團隊所推動的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並沒有為美國人民帶來希望和幸福。

奧巴馬必須認清,美國經濟所需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信貸寬鬆,而不是貝南奇主導的量化寬鬆。零利率是藥品而非補品,而這藥品的副作用正使美國經濟的實力一點一滴的流失。如不力挽狂瀾,奧巴馬不但使自己連任的資本快速流失,還會令美國經濟受到漫長沈痛的代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