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高頻交易不足為患


阿拉斯加州舉行的「最快手電腦怪傑比賽」(Fastest Geek Competition),讓一眾精通電腦的兒童有機會一展電腦組裝的身手,沐浴於榮耀讚美之中。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其實也一樣,只是注碼高很多而已。

具系統性故障兩大條件

高頻交易商的目的,實質上就是盡量提升其電腦的速度,以便能比其他人搶先一步,窺見股票的買賣雙方叫價;同時又提升電腦的功能,以便利用買賣叫價資訊進行交易圖利。

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高頻交易一大競爭優勢在於位置。交易商會盡量把伺服器安置於處理其交易的交易所伺服器附近,總之,兩者之間的接駁線愈短,交易速度就愈快,利潤也會愈可觀。

高頻交易搶去了速度較慢的交易商的利潤,同時為結算中心製造麻煩。不過,高頻交易日益普及──其佔美國股市總成交額或多達四分三,在歐洲的比例則為三分一左右──會否構成系統性風險?

對高頻交易有所顧忌的論者以去年的「閃電股災」(flash crash)為例,說明不受制約的電腦程式橫行無忌,可以造成重大破壞。在閃電股災當天,美股市值在短短三十分鐘內蒸發約1萬億美元。

英倫銀行負責金融穩定事務的執行總監霍爾丹(Andrew Haldane)上周表示,高頻交易令股市「愈來愈複雜及聯繫緊密」,兩者正是導致系統性故障的兩大肇因。

這種想法似乎過慮了。儘管超高速電腦執行的自動演算,令閃電股災挫得更急及更重,但卻沒有造成永久的損害。所有問題交易都取消了,涉及的資金也在二十四小時內歸還原主。所有稱職的交易商(無論是高頻還是普通交易商)如今都調整好自家交易程式,以避免事件重演。

高頻交易也許時不時會擾亂股價,引入停板措施(circuit breakers)等條例應有助減少有關影響。然而,十之八九不可靠的市場謠言也會產生相同效果,但發生的次數卻遠較高頻交易頻仍。

影響不及市場謠言

隨着高頻交易商利用買賣價差賺錢──他們令兩者的距離在過去十年間收窄超過四分三──除了「即日鮮」炒家外,沒有多少人會感到焦慮不安。高頻交易商對金融體系沒什麼貢獻,但也沒造成什麼損害。

譯自THE LEX COLUM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