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周五。世界真的變了,變到大家都不認得。繼穆迪一視同仁,向美國發評級「最後通牒」,標普亦不甘後人,翌日揚言美國若不盡快執靚盤數,三個月內喪失AAA信貸評級的可能性高達五成。
標普的警告「唔講得笑」,不僅因為這一聲呼喝,令國債博弈更形緊湊,更重要的是,標普似有不見談判雙方達成削赤4萬億美元協議絕不「收貨」之勢。
「貞節牌坊」不能失?
換句話說,白宮與共和黨縱有「枱底交易」,交足戲後取得共識,國債上限及時調高,違約危機迎刃而解,亦不代表美國AAA評級可以力保不失。然而,開支不削至入骨、賦稅不加至入肉,十年減赤4萬億談何容易?問題是,削支削入骨、加稅加入肉,豈是本已搖搖欲墜的美國經濟足堪承受?
那等於說,美國要麼犧牲經濟復蘇,依照評級機構「指示」開源節流,力保AAA這個「貞節牌坊」;要麼任由標普穆迪手起刀落,反正厲行緊縮經濟衰退,財赤對GDP比率不跌反升的例子,歐洲俯拾皆是。美國的政黨不惜拿國家信譽還款承諾作籌碼爭取競選優勢,視環球投資者利益如無物,政客在上述兩個選擇之間怎揀,從其所作所為,答案不已寫在牆上了嗎?
除了評級機構殺得性起,為本已波動的市況火上添油外,本周另一市場焦點,是歐洲銀行監管局(EBA)在本港時間周六凌晨一時公布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涉及二十一個國家九十一家銀行)。
這個周末,老畢訂了飛看《黑癲鵝先生》,睇久違了的占爺點「癲」法。在我一邊睇戲一邊嘆爆谷之際,班「數佬」肯定已埋頭苦幹,為哪些銀行資本不足,邊個有壓力邊個無壓力左計右計。
簡單地講,EBA為接受測試的銀行定出幾個假設,檢討金融機構在這些負面因素一旦出現時,資本水平是否足以抵禦衝擊。三個假設分別為:①歐羅區經濟今年收縮0.5%;②歐洲股市平均下跌15%;③在銀行資產負債表內被列入「交易賬戶」(trading books)的主權債券有沒有可能出現虧損。
兩個賬戶兩種影響
潮流興講主權債,意大利更是「潮中之潮」,在壓力測試三個假設中,老畢認為第三點乃關鍵所在,有必要拆拆。
銀行持有的主權債券,在資產負債表內分別列入兩個賬戶,一為上面提及的「交易賬戶」,必須按市值入賬(mark-to-market),並在季度業績中反映;另一為「銀行賬戶」(banking books),列入其中的主權債券,估值不受市價波動影響,原因是記進此賬的資產,已假定了銀行一直持有至到期,且能百分百收回投資本金。
《經濟學人》「熊彼得專欄」(Schumpeter column)7月8日題為Pub skittles, the Italian version一文,雖未直接談及歐洲銀行壓力測試,惟當中對「交易賬戶」和「銀行賬戶」的分析,大大有助讀者理解整個問題的核心。打蛇打七寸,讀此文比看大堆數字的EBA測試報告,肯定有益有建設性得多。
該欄以在歐債危機期間常因流動資金不足而向央行伸手的比利時銀行Dexia為例,說明意大利對歐洲金融機構的重要性。
mark-to-market?
從【附表】可見,截至今年3月31日,Dexia持有的希臘國債總額為34.7億(歐羅.下同),其中列入「銀行賬戶」的債券佔34.69億,列入「交易賬戶」的只有100萬。再看該行所持意大利國債,總額高達155.99億,其中列入「銀行賬戶」的債券佔148.74億,列入「交易賬戶」的佔7.25億。
上述數字說明兩件事:①Dexia持有的希臘國債,在歐洲銀行中僅次於法國巴黎銀行,希債佔Dexia一級資本約19%,水平雖高惟未至「無法控制」。意大利卻完全是兩回事,以Dexia持有近160億歐羅意國債券而論,規模相當於該行一級資本85%!②從附表可以發現,列入Dexia「交易賬戶」、須按市值入賬因而影響盈虧的主權債券,愛爾蘭、葡萄牙均為0,希臘僅100萬,西班牙則為1300萬,意大利的數字卻高達7.25億。換句話說,意國債券在Dexia「交易賬戶」中的比重,於歐豬債券中大得不成比例,同樣的情況普遍見於其他歐洲銀行。去年的壓力測試就顯示,列入歐洲銀行「交易賬戶」中的歐債,超過三分一為意大利國債。
講咗咁耐,老畢想說的是,Dexia的例子說明,銀行所持歐豬主權債,除了意大利,餘者絕少被列入「交易賬戶」,意味其市值不管多殘,對銀行盈利都不會構成影響。然而,將希臘、葡萄牙、愛爾蘭債券一股腦兒放進「銀行賬戶」,是否就代表此等資產名副其實價值跟面值匹配?
反過來看,意大利受到炒家狙擊前,其信貸質素優於其他「歐豬」,銀行把比重較高的意債放進「交易賬戶」,mark-to-market,對業績利多於弊。
如今情況逆轉,意債孳息急劇抽升,市場形勢急轉直下,EBA在評估銀行「交易賬戶」潛在虧損時,有沒有把這個重要因素考慮在其假設之內?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但睇來睇去,接受壓力測試的歐洲銀行,似乎最無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