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中國版雷曼迷債拆彈 短痛勝長痛


內地權威媒體報道,中國銀監會近期叫停了一些違規理財產品。事實上,監管部門在此時肅清不合規格的產品,勝過日後惡劣情況尾大不掉,短線雖然衝擊銀行體系穩定,但短痛勝長痛,對內地小投資者也是好事。

《上海證券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銀監會已把從事6種活動的銀信產品界定為違規,犯規項目包括委託貸款、信托轉讓、信貸資產轉讓、監管套利的票據、高息攬存和銀銀合作。

近期銀行間推出的銀信產品有所增加。普益財富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4月份新發銀信合作理財產品達到525款,較3月份增加10款,新發銀信產品佔銀行理財產品比例達到33%,一般息率有4厘。

銀信產品是由銀行作「紅娘」,聯繫「投資者」和「債仔」。銀行把地方債務或民企借款包裝成信貸產品,然後銀行向散戶銷售,並定期提供利息,綜合而言,大部分銀信產品的投資期較短,個別產品期短至99天,年息4厘,1年期產品則平均提供4.98厘利息,較同年期存款為高。

債仔機構還款力薄弱

如此經包裝銷售的貸款,情況有點像2007年香港和新加坡銀行所銷售的雷曼迷債。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由地方貸款項目包裝成的理財產品,並沒有信貸評級,投資者亦往往不知道借貸者是誰,風險甚高。

十年前,內地銀行主要從事貸存的傳統業務,惟近年由於銷售理財產品的條例放寬,也發展起財富管理業務。在2010年度,建設銀行(939)的非利息收入達到743億元(人民幣.下同),當中不少為銷售理財產品的服務費,而非利息收入相等於利息收入29.5%;招商銀行(3968)的服務費收入增長了41%【圖】,令到該行非利息收入創出了143.4億元新高,相等於利息收入的25%;民生銀行(1988)2010年的非利息收入相等於利息收入的19%,比重亦不少。

本來,拓展非利息收入並無不妥。但是,銀信產品的「債仔」多為還款力薄弱的機構,銀行的銷售人員以高息作招徠,但客戶卻不知道產品其實承受頗高的風險,還以為穩陣如定期存款。

現時,金融體系尚算穩定,借貸機構沒有嚴重賴債,情況尚可,但若然經濟情況轉壞,地產市道向下,發債機構的抵押品大幅貶值,無力還款而支持不了該等經過包裝的產品,對經濟的衝擊便大了。

令人欣慰的是,銀監會沒有銀信產品像歐美於2007年時容讓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及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規模不斷擴大,而選擇在此時大手整頓,令到成功「拆彈」的機會大增。

猶記得2007年美銀主席普林斯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被問到CDO及SIV帶來的影響時,說了一句「只要音樂仍在奏着,你必須隨歌起舞。」(As long as the music is playing , you've got to get up and dance.),意味音樂有排未停,監管機構又不會管,還可再玩一會。不過,中國的國情有別歐美,中央既已出手整頓,也沒有一個內銀股老總說類似普林斯之言論,相信銀信產品的問題,仍有解決餘地。

同時,中央也正視處理地方融資平台的問題,亦令到相關的風險降低。去年夏季,國務院命令審計署查清地方融資平台的規模有多少,得出10.7萬億元人民幣的數字,並詳列貸款類型、狀況及用途,以正視聽。瑞信估計,部分地方融資平台無力還款,可令到內銀股整體貸款的壞賬率由現時1%提高至4.5%。

內銀股短期受影響

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央積極處理現時銷售違規銀信產品的銷售,是要把問題規模減少,為整理地方融資平台奠定基礎。

值得留意的是,理財產品收入是近兩年內銀行盈利增長的來源,如今中央要嚴加整頓違規的產品,內銀股失去了一個利好因素,股價或會低迷一段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