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中印之爭新一章:棉花


世界第二大棉花出口國印度因棉田產出率下降,可能在三到四年內變成棉花進口國,迫使其紡織廠與全球最大棉花進口國中國競爭資源。

印度棉花種植面積不僅受制於土地、天氣和價格,還受到政府鼓勵多種糧食以抵禦食品通脹政策的限制。

印度棉花供過於求的情況將在未來三到四年內消失,紡織廠要麼得花高價進口棉花,要麼就得用人工纖維。」印度以產量計最大的紡織廠商Alok Industries的首席財務官Sunil Khandelwal預計,印度棉產量將在截至2012年9月的種植年度觸頂,達到創紀錄的約600萬噸,隨後開始下降;由於澳洲、巴西和非洲產棉國的供應增加,國際棉價可能將受打壓,從而阻撓印度棉農增加種植面積。

這種狀況將迫使印度與中國展開進口競爭。中國嚴重依賴進口美國棉花,美國是世界最大產棉國,印度和中國加起來則消費了全球棉產量的60%。

印度政府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去年佔到全球市場28.3%的分額,印度僅佔這一市場的4.3%。亞洲其他主要的紡織品出口國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越南。

如果印度成為棉花淨進口國,那麼,印度紡織企業就要與中國對手競爭棉花供應。

「我們已經在與中國競爭其它資源了,不久之後我們還要與中國競爭棉花供應。」Khandelwal說。

中國專家亦指出,中國高端紡織品行業將推動棉花需求的增長。

2010至2011年度,中國棉花消費量約1000萬噸,年產量為660萬噸;和印度一樣,因糧食作物得到的政府補貼更多,中國的棉花種植面積也受到擠壓。

棉花展望(Cotlook Ltd)中國業務經理郭榮民(音)說:「印度的紡織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它可能會在未來五到六年內成為棉花淨進口國,從而與中國競爭資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