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炒波幅的投資者,普遍會嫌中國神華(1088)、中煤能源(1898)兩股股價波幅少,不夠刺激。不過,兩者受到中央力撐卻是不爭事實,面對的政策風險低,在波動市反成資金避難所,是穩重型投資者的好選擇。
神華及中煤的母公司,是約一百間核心中央企業的其中兩家,受到國家直接支持,兩者的煤炭資源量超過100億噸,截至去年底為止,神華的銷售量達到2.9億噸,中煤則有1.17億噸,分佔全國的第一和第二位。獲得國家的戰略資產,上市公司神華和中煤當然亦要肩負起穩定電廠用煤的責任,故此每年亦與電廠簽訂大量供貨合約,而且,神華更擁有自己的鐵路,在節省運輸成本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煤炭整合佔重要角色
由於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司,神華及中煤的煤炭在「煤炭整合」的過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山西的一些小型煤礦,便是由中煤主導合併。 與此同時,面對國際煤價上升,神華及中煤在兼顧供應電廠合約煤的同時,亦提高了直接向市場供貨的比例,令到毛利更佳,兩股的業務增長穩定,是愛穩定投資者的好選擇。
兗煤的股價波幅要較神華和中煤大。除了擁有山東山一些大型煤碳外,集團亦獲中央祝福往外闖,於2004年開始收購澳洲煤礦權益。中央的電煤蘊藏量豐富,惟優質焦煤卻不多,兗煤收購目標包括焦煤礦,供應內地所需。兗煤的澳洲業務不斷壯大,按照2011年的銷售計劃,兗煤將生產5400萬噸煤炭,其中1100萬噸來自兗煤澳洲。
不過,兗煤選了走出去之路,少不免要面對一些政治風險。例如,澳洲國會多次討論,擬收取開採盈利30%作資源稅,倘真的落實的話,兗煤澳洲合營所繳交的稅項支出將會大升。兗煤於海嘯前進軍澳洲,投入的資本開支數以十億元計,所付的代價會否高,值得深思。而澳洲對煤商的政策也不斷在變,投資者須承受一定政治風險。
國內也非全無焦煤商,好像恒鼎(1393)和首鋼資源(639)便在神州經營焦煤礦,恒鼎在四川、首鋼能源在山西,2010年的焦煤銷量均只有百多噸,要突破開採的瓶頸,兩股均努力勘探新的焦煤礦。另外,兩者亦不斷留意收購機會,以壯大本身資源規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