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表示,在太平洋海床發現龐大稀土資源,估計是陸地藏量的八百倍。如果真的能開採,勢將改變全球稀土供求狀況,並打破中國在稀土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中國稀土蘊藏量豐富,有分析指出,日本希望藉此反制中國。
東京大學地球科學助理教授加藤泰浩在英國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發表文章,表示大平洋稀土資源既多,且密度高,單一平方公里便足以滿足現時全球每年稀土需求的五分之一。
發現這個龐大資源儲藏的是一個由加藤領導的團隊,成員包括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的研究員。
加藤向路透社指出,團隊從七十八個地點海面下3500至6000米的海泥樣本中發現稀土,其中三分之一的地點擁有大量的稀土和釔(yttrium)。這些地點都是國際海域,從夏威夷以東和以西,以及大溪地以東。
加藤估計,這些地點的稀土藏量達到800億至1000億噸,遠遠超越美國地質研究局目前估計的陸地藏量1.1億噸,主要在中國、美國、俄羅斯及其他前蘇聯國家。
盼擺脫對中國依賴
製造高科技產品不可或缺的稀土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關鍵,但目前中國佔全球稀土產量的97%,並佔日本稀土進口的九成。由於資源集中在中國身上,稀土順理成章成為中國的外交牌。
中國去年9月因釣魚島撞船事件而一度停止向日本輸出稀土,而且去年底開始不承諾會以一定價格以下出口稀土,意味稀土價格將不斷上升,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成為日本重要課題。
加藤表示,如果可對這些資源開發作出國際調整,就可中止中國對稀土市場的壟斷,並認為最終在日本自己的經濟水域內找到稀土的可能性很高。
不過,即使發現新資源也不代表可馬上挖掘,因為深海挖掘比陸上挖掘的成本高很多,也難以確保挖掘成功率,而且也需要解決國際規則等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