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溫總出口術 內房股入冷宮


在政策打壓下,內房股過去一年來一直不被看好,難得近期各內房企公布的上半年銷售業績普遍出現不錯的增長,令多隻相關股份一度受追捧。可惜,美好時光難以持續。鑑於目前二三線城市樓市仍然熾熱,上周國務院就首次到提出,對樓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要採取必要的限購措施。雖然目前仍處於「出口術」的階段,具體政策未出台,實際影響仍有待觀察,不過,在「風頭火勢」下,內房股短期內相信將再次被「打入冷宮」。

在目前已公布上半年銷售成績的內房企之中,以銷售面積計算,恒大地產(3333)成績最彪炳,上半年累計合約銷售面積611.7萬方米,按年上升83.2%;若以銷售額計算,則以中國海外發展(688)稱冠,上半年銷售額522.3億元,增長85.9%。

另一方面,國家統計局上周三(13日)公布的上半年國民經濟數據中,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仍達到2625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2.9%。配合內房近期公布的業績數據,令人懷疑調控根本沒有發揮作用,內地房產市場依然火爆。

其實,上半年房產投資額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自保障房的建設。真正屬於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只是按年增長12.9%。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報101.75,比5月份下跌1.45點。

一線城市銷情冷

事實上,在限購令影響下,內地樓市目前仍存在一線偏冷,二三線偏好的情況,例如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月中北京執行嚴厲限購後,過去五個月,二手樓日均成交量僅277套,比去年同期下降60%。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發布的購房者信心指數亦發現,二季度一線城市購房者信心指數只有92.8,不及二三線城市的104.6,兩者信心差距由上季度的4.3點,擴大到11.8點。

在一線嚴厲執行限購令下,內房企只能轉投到二三線城市。恒大得到佳績,正正就是開拓二三線城市的結果,上半年集團新開售的33個樓盤中,沒有一個在一線城市。其中二線城市項目10個,佔比30.3%;三線城市項目23個,佔比69.7%。在限制較少的三線城市發展,難怪恒大上半年銷售金額同比增加一倍,達到423.2億元,完成全年700億元銷售目標的60.5%。

相反,仍堅持留守一線城市的越秀地產(123),受限購令影響,上半年只在廣州推出一個新盤,結果合同銷售面積及金額分別下降40.7%及43.7%,只完成全年90億元銷售目標的33.8%。

二三線城市現隱憂

當然,上半年已成過去,放眼下半年,內房股的前景又如何呢?6月CPI升幅高達6.4%,市場普遍預期,就算人行不再加息,仍有進一步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銀根持續收緊毫無疑問。對於內房股來說,下半年仍需要繼續「撲水」。

縱使公司可以透過在香港發債解決資金困局,但仍令借貸成本上升,而把相關資金調回內地方面,亦面對不少阻礙。所以,內房要突破資金難題,最好的方法仍是做到貨如輪轉,加速資金回籠。

二三線市場,本來已為眾多內房企的希望。只可惜,在一線城市受限的情況下,不少投資者轉投二三線城市,推高當地樓價。參考國家統計局發表的6月份70大中城市樓價數據,發現上海及北京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分別只上升2.7%及2.6%;不過,樓價同比升幅超過6%的二三線城市卻達到18個,其中新疆烏魯木齊及河北秦皇島的升幅,更分別達到9.3%及8.6%。

在沒有限制之下,二三線城市樓價不受控,對社會穩定不利。為避免再次激起民怨,總理溫家寶上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或對樓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採取限購。

中央與開發商續「鬥法」

有關限購消息,令一眾內房股股價迅速調頭向下。不過,目前具體政策仍未出台,發展商要保住最後一道逃生門,便要懂得收斂,新盤開價不要太進取,令地方政府較容易向中央交代,則真正使出「辣招」的機會可望減少。

以目前的形勢所見,下半年內房與政府「鬥法」持續,在各方面政策仍趨於負面的情況下,縱使有好業績支持,對於內房股暫時還不宜沾手為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