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京城嚴治路堵塞 轎車成眾矢之的


今年北京實施號稱「史上最嚴的治堵措施」,包括搖號限牌、提高泊車費用和限制外來車入城等,冀紓緩當地交通擠塞。日前,市政府就來一次半年總結,初步肯定政策成效。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劉小明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關於進一步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上半年市內塞車有所改善,五環路內上下班繁忙時段,汽車平均行駛速度提高了10%,達到每小時24公里,每日平均塞車時間縮短至1小時5分鐘,減幅達50%。

但同樣是北京市交委,上月一次網上民調,結果卻顯示北京市民的感受,同劉小明的講法有頗大出入,當時逾半受訪北京網民認為,塞車問題「沒有」緩解。這種反差可能是去年年底,大批收到風聲的民眾一窩蜂趕在限牌政策推出前購車所做成,使到今天在北京馬路上行駛的汽車總數,比去年6月激增了60萬,達到464萬輛。

限牌政策不會放鬆

治堵新政真正成效,相信要待下半年新車數字穩定後才會浮現,市政府規定今年新增車牌最多24萬個,但期內汽油價格居高不下和車位成本急增,令北京車主百上加斤,據《新京報》了解,搖號中籤者,實際購車率不足三成。

雖然交通擠塞有望改善,但別憧憬限牌政策會放鬆,事關北京市交委在《報告》講明小轎車將是治堵新政下一個目標。目前北京370多萬輛私人汽車當中,74%屬於小轎車,其佔用道路資源比重是公交車的七倍,被指是塞車罪魁禍首,未來北京將大力發展集體運輸系統,降低小轎車的使用量。值得留意的是,北京針對小轎車用量,首當其衝的肯定是主打1.6公升或以下引擎小轎車的國產車廠。隨着二線城市貴陽率先仿效北京的治堵措施,北京模式極有可能複製到各大城市去,內地客車品牌的前景未敢樂觀,投資者只要比較一下生產中低檔汽車的吉利(175)和生產寶馬房車(BMW)的華晨中國(1114),兩者過去半年的股價走勢,已經可以找到投資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