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向徐福記「提親」及Global Joy對國際煤機(1683)的收購建議能否成功,取決於中國商務部的審查。雖然兩間企業在各自的市場均具有一定江湖地位,但不致能提升到民族品牌的水平;加上目前為止,社會上對兩宗收購沒有太大反對聲音,有助交易順利進行。
背景有利
先談創辦人背景,徐福記大股東徐氏四兄弟來自台灣,股份在新加坡上市,與當年可口可樂收購「本土」品牌滙源果汁(1886)不同;國際煤機的情況更簡單,集團由在美國私募基金Resolute Fund Partners創立,過去數年收購了一些生產煤炭設備資產,把公司「湊大」後,2010年春季招股上市,目前Resolute持股約41%,資產及客戶雖然在中國,但大股東卻並非內地人,而且亦有Caterpillar收購Bucyrus中國業務的案例在前,令國際煤機更易獲得商務部的「祝福」。
商務部在審批過程中,將把合併後是否構成壟斷作為其中一項考慮因素。去年,徐福記營業額只43億元人民幣,數據顯示,2008年時中國糖果市場規模接近580億元人民幣,徐福記當時的市場佔有率不足4%,故此雀巢及徐福記合併後,加起來的影響力還是很有限。
可口可樂當年以白馬王子的姿態向滙源「提親」,惜遭商務部這個「家長」反對。在2007至08年,滙源在純果汁市場的佔有率達到42%,而第二名競爭者的市佔率僅12%;該品牌亦是高比例濃縮果汁市場的領導者,市場佔有率接近四成,加上可口可樂所佔的市場,合併後對產品定價的影響力太大,成為商務部「拒婚」的重要理據。
可口可樂提出收購後對果農的影響,相信亦是商務部的一個考慮。滙源創辦人朱新禮曾任地方官員,時常流露着關懷農民的情懷,在創業之初,向下游的農民直接收購鮮燈來生產果汁,農民因而得益。可口可樂收購滙源,令人擔心政策有變,或影響農民生計。徐福記的採購對象並非農民,因此沒有類似滙源的擔憂。
社會反對聲音少
重要的是,內地的營商氣氛較數年前開放,對於外資在中國擴展業務,反應亦沒有此前般激烈。兩項收購計劃公布至今,民間也沒有表達強烈反對聲音,相對於滙源被「提親」時網民群起反對的情形有所不同,故兩項交易成事的機會甚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