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中小企倒閉潮引發蝴蝶效應


正當外界在擔心地方融資平台壞賬問題的時候,近期內地中小企卻出現倒閉潮,在社會引發一連串蝴蝶效應。企業生存環境欠佳,內銀股借貸風險難免增加,而工業股更要預防上下游企業因為經營困難而「走數」,甚至突然倒閉的風險。一場惡性循環正在不斷蔓延,滙豐7月PMI指數跌穿50水平,顯示經濟活動進入收縮,下半年的經濟發展響起警號。

溫州及珠三角地區出現中小企業倒閉潮問題,近期被內地傳媒炒得沸沸揚揚,雖然官方不斷否認,不過,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多篇報道甚至指名道姓,點出倒閉企業的名稱,可見一切並非子虛烏有,中小企經營困難問題的確需要正視。

中小企何以倒閉,不少人將其歸因於近期的銀根收緊,借貸困難。辛思維倒認為,此原因只能算是導火線,而背後還有更多深層次的矛盾。除了辛思維早前提過,民企目前除了面對錢荒、電荒、民工荒,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均令中小型民企的經營情況愈趨困難。

《南方日報》早前引述來自溫州官方的調查數據指,今年首季溫州從事眼鏡、打火機、製筆、鎖具等出口的35家主要企業的利潤同比下降約30%,四分一企業出現虧損。而到今年6月,42.9%受訪溫州企業表示有資金困難。

變身搬廠難實現

新華網近日亦報道指,東莞一家規模近500人的韓資企業──素藝玩具公司近日突然倒閉,老闆失蹤,200多名被拖欠薪金的工人在市政府門前聚集。

事實上,玩具業向來是微利的行業,尤其是近年歐盟收緊玩具安全規定後,企業經營狀況更見困難。本港不少變身股,均來自玩具業。例如中國大亨飲品(209)原本就是從事玩具製造,但過去數年來一直虧損,所以去年開始轉營飲品。而鉑陽太陽能(566)亦是由玩具製造公司變身而來。

變身確實改變企業經營困難的好方法,只不過,變身需要的是管理層擁有新行業相關的知識。正所謂隔行如隔山,一般中小型企業未必有足夠能力轉營其他業務。

要生存的話,另一個選擇可能是搬廠。例如富士康(2038)、黛麗斯(333)等,就是透過將工廠搬到內陸及東南亞其他國家,以降低成本。但搬廠需要一大筆額外的資金,在目前銀根緊絀的情況下,對於中小企來說,根本難以籌措到足夠資金,搬廠似乎又是另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統計指全國中小企業創造了60%左右的GDP,以及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而目前中小企經營狀況困難,亦為整體經濟蒙上陰影。滙豐公布,7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由6月份的50.1跌至48.9,創出28個月新低。而低於50水平,亦意味着相關經濟活動已進入收縮。

銀行受波及

目前,為嚴防通脹惡化,內地銀根亦進一步收緊,引致中小企借錢周轉困難。所以當中部分公司開始透過擔保公司間接向銀行借錢。不過,此舉卻令中小企借貸成本被推高,經營更見困難。有業界就擔心,在中小企倒閉潮之下,擔保公司將受到波及。

早前大家擔心的地方平台債務,尚且有政府撐着,真正「爆煲」的可能性不大。不過,來自中小企的債務,則沒有人能作出保證。若目前的情況未見改善,恐怕銀行壞賬會迅速增加。

雖然近期中央已看到問題存在,各地政府亦開始推出各項協助中小企借貸的措施。但銀行「水緊」,相信可以分給中小企的貸款額始終有限。面對通脹的加劇與中小企的困局,中央的貨幣政策正處於兩難局面,且看當局如何取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