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通脹掛鈎債券設計有漏洞


政府推出的三年期通脹掛鈎債券(iBond)昨日開始接受認購,發行額五十億至一百億元。發行通脹掛鈎債券的構思,源自本年度財政司司長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政府表明目的有二:其一是搞活債券零售市場,為本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立更廣闊和穩健的基礎;其二是減輕通脹對市民的影響,在低利率、通脹趨升的情況下避免本港家庭的購買力備受削弱。

二○○九年,政府已推出債券計劃,以促進本港債券市場的發展。計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發行機構投資者債券,第二部分則以零售投資者為目標。但在零售債券方面,由於聯儲局在金融海嘯後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回購抵押證券和債券的方式長期維持低息環境,鼓勵銀行增加商業信貸,結果大量的流動性充斥,刺激資產和商品價格上升,因而大大減低了傳統定息零售債券的吸引力。為了提高零售投資者對債券市場的認識和投資的興趣,政府因而有iBond的構思。

iBond與美國政府於二○○九年四月推出的通脹掛鈎債券(TIPS)性質相同,最大的特色就是抵銷通脹風險。TIPS的派息與消費物價指數(CPI)掛鈎,CPI上升時,其本金及派息會跟隨通脹變動,確保投資者的購買力不被通脹蠶食。在正常的通脹環境下,TIPS的孳息率會較普通國債的孳息率低,兩者之間的孳息差,可視為市場對通脹的預期。與iBond不同的地方,是TIPS的銷售對象包括零售和機構投資者,因此不少保本和退休基金都會買入TIPS。

但特區政府現時發行的iBond只向零售投資者出售,息率分為定息和浮息兩部分,半年派息一次,以較高者作為最終派息,定息部分據報會參照銀行利息及三年期優質債券息率而定。消息指出,定息利率已定為一厘,浮息部分則未釐定,要取決於派息前六個月的通脹情況而定。以目前本港通脹率已達百分之五以上,估計未來浮息應不少於四厘。

以息率計,iBond的投資回報其實並不吸引,只有保本價值,但目下相對高息而又穩健的投資工具比比皆是,例如盈富基金、地產信託基金、公用股、人民幣債券以至TIPS,實在看不出政府有發行iBond之必要,也與政府一直篤信「大市場、小政府」的管治哲學相違背。即使以搞活債券市場計,相信亦會事倍功半,因為至今為止,本港的零售債券市場仍不活躍,不見得iBond的問世,可以改變市場投資氣氛。

最令人詬病的,是陳茂波議員所指出的iBond的設計有漏洞,因為設有二手市場,未來可在港交所掛牌買賣,因而會為第三者提供無風險套利的機會。iBond定於七月二十九日上市買賣,市場對其定價,將會參考二○一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到期的外滙基金債券/票據的收益率(應與上周五百分之零點六七五相若)。由於iBond的派息率以過去六個月的綜合物價指數平均而定,即百分之四點○二,iBond未來的最低和最高定價將分別為一○○點八和一○八點四,定價愈遠離後者,平時需要購買三年期政府債券或外滙基金債券的機構投資者便愈有興趣購買,結果個人投資者便很容易在上市後因債券價格上升而很快沽出iBond套利,政府未來提供的穩定收益,最終絕大部分只會落在機構投資者手中,與政府的原意大相逕庭。

如果一般投資者不明所以,只以投機心態購買iBond短線炒賣套利,政府無疑變相鼓吹炒風,好心做壞事。反之,二手市場不活躍,目的是短炒的投資者的資金便會受困,事與願違,結果一個原意良好的計劃,可能效果適得其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