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告訴大家,萬事萬物皆是盛極必衰,又否極泰來。金融海嘯以來,內地大灑金錢興建高鐵,曾惹來一片歡呼聲,可惜踏入2011年,高鐵似乎流年不利,先有前鐵道部長涉貪下台,再有速度造假,以及中央或減少投資的消息;而近期剛開通的高滬高鐵,接連發生意外。反觀其競爭對手──內地航空公司,得到民航局力撐,出台多項措施助業界力保客源,近期公布客運數據理想,高鐵與民航之爭,民航先贏一仗。
僅完成三分一投資目標
高鐵的熾熱投資氣氛漸漸降溫,背後的原因除了與前鐵道部長劉志軍涉貪下台外,多條高鐵路線長期處於虧損,效益受到質疑,再加上今年內地貨幣政策偏緊,銀行信貸額有限,令鐵路投資貸款同樣受阻。
鐵道部雖然一度否認減少對高鐵的投資,但近期公布的數據再一次證明,投資增速放緩的情況確實存在。上周五鐵道部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278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幅只有2.7%。
鐵道部於2月曾發出公布預計,今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總規模8500億元,但半年過後,只完成了32.7%的目標。相比起今年年初,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仍有30%以上的按年增幅,5月份的增速已減至10.4%,6月再減至2.7%,增速明顯放緩。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恐怕今年投資達標的可能性不大。
高鐵投資增速放緩,對於各鐵路建設相關股份自然帶來負面影響,近期行業股價持續向下;中國南車(1766)雖然去年盈利增長達56%,比其他鐵路股優勝,但相信今年再出現高增長的可能不大。
至於在非洲等地投資多次出現意外及虧損的中鐵(1186),現在連內地市場亦面對不明朗因素。在鐵路投資金額巨大的2010年,公司盈利已出現倒退,以今年的政策走向所見,恐怕公司業績難現改善。
航空公司改善質素
高鐵發展前景不佳,除了部分歸咎於政策因素外,亦與行業本身「不爭氣」有關。以近期開通的京滬高鐵為例,兩個多星期以來,幾乎每天都發生事故,令高鐵安全再受質疑。
高鐵無法得到消費者接受,對於航空公司來說,當然是最大喜訊。本來因為擔心京滬高鐵帶來巨大衝擊,不少航空公司已把相關航線的票價降至四折搶客。不過,鑑於京滬高鐵運行不暢,航空公司開始感到安心,紛紛把折扣優惠調升至八折。而航線的客座率仍保持在85%至90%,與高鐵開通前的情況持平,可見京滬高鐵對航空公司的發展仍未帶來衝擊。
所謂有競爭才有進步,在高鐵威脅下,民航幸保不失,一方面要慶幸對手不爭氣;另一方面亦是做足迎戰準備的結果。過往飛機誤點問題一直受到詬病,但航空公司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動力。直至近期,挑戰來臨,業界才決心要作出改善。
為了提升競爭力,民航局早前就發出通知,要求航空公司提高京滬航線的質素,以及要求國航(753)和東航(670)每日在北京及上海各備一架飛機以防止誤點的情況出現。
在民航局的苦心經營下,近日航空業果然力保不失。今年上半年,行業交出的數據依然亮麗。1至6月客運量達1.39億人次,同比增長9.8%;運輸總周轉量為273.67億噸公里,同比增長7.6%。
在高增長的同時,目前國航、東航及南航(1055)市盈率均不足10倍,可算頗為抵買。難怪航空股近日均有不錯表現,尤其是以南方作為基地,與京滬高鐵的競爭較少的南航更受到投資者歡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